发布时间:2025-10-22 22:33:35 来源:星空体育在线网页
星空足球体育app:
9 月负极行业受 “金九银十” 传统旺季驱动,整体运行节奏全面加快。当月负极产量有望突破27万吨,创年内新高。头部一体化大厂普遍处于满产状态,订单已排至11月中旬;受头部企业外溢需求带动,中小厂商开工率从55%提升至70%,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升至75%以上。但 “产销两旺” 并未带来盈利改善,人造石墨成交价已连续8周维持横盘,成本端低硫石油焦单月上涨80~140元/吨,进一步压缩负极毛利。此外,头部电池厂通过长协价再压价0.2 元/吨,二三线企业为保障现金流只能被动接单,行业竞争持续加剧。
9月负极需求端多板块同步向好,动力、数码进入传统旺季,储能、重卡延续高景气度,新兴场景也开始贡献增量。
动力电池领域,9-10 月需求支撑强劲,新势力品牌爆款车型持续热销,且单车带电量不断的提高,直接拉动负极用量增长;储能电池需求占比有望从 20% 升至 27%,国内外大型储能订单集中释放,部分储能电芯价格出现小幅上涨,间接带动储能用负极需求;电动重卡 9 月销量升至 2.1 万辆,单车电量向 600-700kWh 跃升,预计全年电动重卡领域负极需求突破 10 万吨。
数码市场受苹果、华为、小米等品牌旗舰机型发布带动,高端焦系人造石墨订单增量明显;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开始落地,2026 年计划取证的 eVTOL 机型多选用硅碳掺混比例 8% 以上的方案,未来这类新兴场景将大幅度的增加硅基负极需求。
9 月负极原料端价格趋势分化,部分原料涨势延续,推升负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天然石墨则面临行情低迷与出口下滑的双重压力。
天然石墨行情低迷,价格持续横盘,8 月全国天然石墨出口量骤降至 300 多吨,海外订单多转移至印尼工厂;北美、澳洲多处天然石墨矿山仍处于融资或产能爬坡阶段,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供应,海外市场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石墨负极的依赖。
9 月硅基负极需求受消费数码与新兴场景带动,出货量持续增加,车规级硅基负极也有新进展,国内产能加速落地。
消费数码领域,苹果 iPhone 17 Air 首次采用硅碳掺混方案,ATL(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)、TDK 针对该机型的硅碳负极季度订单达百吨级;小米发布的旗舰手机电池硅含量高达 16%,进一步拉动硅基负极需求;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获得 5000 架意向单,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再现亿元订单,这两类产品均指定使用硅碳方案,为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打开新赛道。
车规级硅碳负极持续推向市场,美国 Sila 公司摩西湖万吨级硅基负极项目正式投产,首期产能约 500 吨,产品优先供应奔驰车型;国内产能方面,尚太科技 1000 吨 CVD(化学气相沉积)硅碳生产线 月实现量产,硅宝科技、道氏技术的硅基负极产能相继落地,华宜清创、洛阳联创等项目持续开工,配套的多孔炭、硅烷气及流化床设备也同步跟进,硅基负极产业链逐步完善。
9 月钠电硬碳价格持续下探,不一样的等级产品价格均有回落,研发技术虽有进展,但短期内对传统石墨负极的替代率有限。
钠电硬碳价格分档下跌,高端产品价格跌至 5-6 万元 / 吨,中端产品跌至 4-5 万元 / 吨,低端产品跌至 2.5-4 万元 / 吨,月环比再降 5%;CATL(宁德时代)“钠新” 电池计划 2026 年一季度批量装车,应用场景仍集中在启停、小动力及试点储能领域,预计明年钠电硬碳需求量有望上调。
无负极 / 自生成负极技术加速推进,松下计划 2027 年实现该技术商业化,应用后 Model Y 续航有望增加 145 公里,但目前该技术仍面临快充速度慢、循环寿命短的瓶颈,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,对传统石墨负极的替代率有限。
9 月负极行业有关政策出台,既明确了行业准入门槛,也为长期发展提供政策支撑。
工信部发布《储能电池行业规范条件(2025 本)》,首次将负极比容量≥340mAh/g、膨胀率≤8% 列入准入门槛,该标准为高能量密度人造石墨及硅基负极的渗透提供政策背书,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;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峰会上,中国承诺到 2035 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%-10%,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 2020 年的 6 倍以上,且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,这一承诺将长期拉动负极材料需求。
9 月国内外负极大厂均有产能动作,国内新增产能较多但利用率偏低,海外企业加速布局人造石墨赛道,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。
国内方面,贝特瑞印尼二期 8 万吨负极产能建成,凯金能源古田 20 万吨、晖阳能源 2 万吨、国轩高科二期 5 万吨石墨负极产能相继开工,预计年内行业新增有效产能 48 万吨,但受需求增速与产能投放节奏不匹配影响,综合产能利用率仍偏低,行业过剩压力持续存在;美国虽豁免石墨关税,但国内负极出口配额收紧,实际外销增量有限。
海外方面,埃克森美孚收购 Superior Graphite,正式切入人造负极赛道,计划 2029 年投放 1.2 万吨人造石墨产能;Novonix 剥离天然石墨业务,专注北美人造石墨负极工厂建设,投产后将为松下、Stellantis、大众等企业供应人造石墨,海外人造石墨竞争逐步加剧。
四季度负极行业出货量有望继续增长,但盈利修复仍面临压力,技术迭代节奏将加快。
技术端,314Ah 大容量储能电池、600+kWh 电动重卡及 eVTOL 等场景对负极性能要求提升,将加速二次颗粒人造石墨、高压实密度负极、高包覆负极及 CVD 硅碳的渗透;若四季度低硫石油焦价格再度上涨,负极盈利修复节奏将受阻,“增量不增利” 的局面或延续至年底。
加大石墨化、碳化产能自建力度,减少对外部代工依赖;与低硫石油焦、针状焦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,锁定核心原料价格,缓解成本压力;同时聚焦高能量密度产品研制,如高压实人造石墨、高掺混硅碳负极,抢占政策支持与新兴场景的增量市场。
避免在中低端人造石墨领域与头部企业直接竞争,转向数码小动力、区域储能等细分市场,打造差异化优势;严控库存规模,避免原料涨价或产品降价导致的库存减值;可与头部企业合作承接外溢订单,保障现金流稳定,降低行业洗牌冲击。
硅基负极企业需加快 CVD 工艺优化,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同时与下游电池厂、终端车企合作,推动车规级产品量产验证;钠电硬碳企业需跟踪 CATL 等头部电池厂的装车进度,根据场景需求调整产品性能,避免盲目扩产;无负极技术企业可联合高校、科研机构突破快充与循环瓶颈,待技术成熟后再推进商业化。
密切跟踪储能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细节,确定保证产品符合准入门槛;海外布局企业需关注欧美地区的产能规划、关税政策及供应链本地化要求,避免地理政治学风险;同时把握新能源汽车、储能长期增长机遇,提前规划产能与技术路线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| 上一条:浦发企业版APP下载 | 下一条:全球最大!太重65吨级锂电平衡重叉车露脸 |